2016年8月8日

已遺忘的節日 七夕

近來腦閉塞想不到有什麼題材可以分享,想到的又是幾句說話已能表達,不能作一篇文章所以無謂寫出,正剛現在踏入農曆七月,這個月份在香港必定第一時間想起鬼節,而且一些本土文化團體一定會有報導鬼節習俗,電台影視亦會播放鬼片鬼故應節,可能鬼節還有一些商業價值,例如一般人會購買路祭食物,燒衣等,盂籣法會更是天文數字,至於在鬼節之前的七姐誕到現在已經絕少人提及,可能沒什麼經濟價值,晚生知道的也不多,但盡量說少少吧。
廟內香味四溢 因有大量花露水祭品
七姐誕的由來大家也聽過不想多說,至於之前新界鄉民會在這日正午十二時取一些泉水,叫做七姐水,聽說在七月七日的水質特別好,經過多年都不會變壞,且有治病功能,有人利用七姐水沖涼茶,或製作醃浸水果,例如小時候時常食的山桔仔,特別鮮甜,水質很久不會變壞,老鄉民說這日因為七姐下凡會到河邊沐浴淨身,所以令到泉水有特別功效。當然晚生有現代人的科學頭腦,不會相信,仍在搜尋科學解釋。

我家仍繼續用七姐水來製作黃酒 其他日子的水是不會用的 所以供應有限 
以前拜七姐的多數是未嫁的少女,當然是祈求姻緣,所以是一個很女性化的節日,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七姐祭品顏色最豐富,有別其他節日,有鏡有梳有化妝品,最重要是七姐盆,現在有錢都難找,還有精致的手工藝紙摺,七姐誕有個別稱就是乞巧節,女士們就是想求得一雙巧手,現代人莫說針織,連學校的美勞堂也不重視,七姐還有什麼功能可言!?現正日本還盛行七夕,晚生覺得是日本人的美勞很強有莫大關係。傳統節日興衰除了當地人意識,還跟美勞習作訓練有分不開關係,這是晚生的愚見。在香港有幾重視美勞,大家心中有數。
位於西貢北十四鄉的七聖古廟 香港為數不多拜七姐的地方
有關七聖古廟資料網上很多 不贅
攝於官坑七聖古廟七夕當日 香火是有 觀察仍有年輕少女問卜
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 1954年成立 初時就在七聖古廟辦公 60年代搬往現時大埔會址
西貢北仍是由大埔作為行政中心
香港拜七娘習俗相信在70代開始式微,因香港女性角色已經轉型,都無需靠一雙巧手取悅他人,但是還有一群女性支撐著這個習俗,她們就是早期女傭馬姐,一雙巧手就是她們搵食技能,心靈寄託,到現在馬姐亦相繼老去,所餘無幾,這群女性習俗會另文探討。

攝於馬姐重鎮 順德 由一班馬姐回鄉建造的姑婆屋內 她們正準備七夕祭品 顏色豐富
屋內說明七夕是馬姐們重要節慶 有她們的獨特色彩
由馬姐們製作的手工藝 相當女性化超級精美 即上文提到的勞作訓練
馬姐深受富裕人家歡迎 因為她們有一對巧手
晚生天文知識近乎零 唯獨是能分辨出牛郎織女兩星
 織女星是天琴座主星
天琴座奧路菲
謝謝觀看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