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6月5日

崇真會 太平天國 客家人 三角關係

寫了三篇外遊記錄之後終於可以回歸本土,這篇晚生一直不敢落墨,因為實在太多資料搜集恐怕會有所出錯,不過又想將知道的說出來,如寫太多硬資料比較沈悶網上又可搜尋已不用我再說了,所以利用半遊記形式表達,盡量精簡,透過各地景點串聯這段三角關較為有趣,希望各位高抬貴手,耐心指正。

為什麼想說標題的東西呢?第一關係到自己的族群已經食指帶動,第二太平天國原來有要員曾經在香港出沒但少人說,第三關於崇謙堂村就在母親故鄉附近,自己經常出入,已引起關注。
崇謙堂舊堂 1927年成立 1951年擴建兩層
新堂
首先說是崇謙堂村,新界事物晚生比較拿手,崇謙堂村原地的地名叫松冚堂,位於粉嶺龍躍頭,是由原籍深圳布吉客籍牧師凌啟蓮在1903年所建立,當時崇謙堂村仍是一片田地凌牧是向龍躍頭鄉紳置入建村,在此開始他的傳道工作,向附近的客家人傳福音,由於信眾日多凌牧請求巴色會增派傳道人,而第一任傳道人就是深圳龍華的彭樂三,並租借村屋兩間為佈道所,彭與凌牧在村內建內一所住所「乾德樓」。
乾德樓是凌牧和彭樂三的兩個受洗禮名合成,凌牧禮名乾甫,彭禮名德福,取各人一字合稱。
1931年彭樂三向大埔理民申請村後山地為教會墳場,成為新界唯一有墳場的教會。
尚存1910年的門牌 乾德門
名字解碼:
凌啟蓮 客家人 故鄉深圳布吉 四十歲受巴色差會韓山明傳教改信基督,之後入讀李朗神學院成為傳教士,崇謙堂村建立者。長子凌道揚,曾任基督教背景中大崇基學院長。

彭樂三 深圳龍華人士 1922年創立鄉議局前身維安局,曾擔任鄉議局第二、三、五、九屆主席,也是建立粉嶺聯和墟的推手。

韓山明
巴色會傳教士,1846年來華,專負向客家地區傳教,下文講解。

深圳李朗
客家人地區,崇真會在此地區創辦中國第一所神學院,在此編寫了第一本客語字典。

關於崇真會:
以下資料節錄來自崇真會官方網站歷史簡介,不想用腦而且必中(笑):

崇真會前身為巴色會(客家教會),創立於1847年。巴色傳道會(或稱巴色差會, Basel Mission) 是由德國及瑞士教會所組成,故本會之神學傳統及教會體制同時存有信義宗及改革宗背景。1847年,巴色傳道會差派韓山明牧師 (Rev. Theodore Hamberg) 及黎力基牧師 (Rev. Rudolph Lechler)二人來華傳教,巴色會早期以客家人群體為宣教對象,以香港為基地,向華南地區的城市及村落宣講福音,建立教會,並開辦醫院及學校。

巴色是瑞士第三大城市,崇真會來源地,這個地方很奇怪有很多譯名。

筲箕灣巴色道 崇真會亦有分堂
(假)文青至愛 Art Basel 巴塞爾藝術展
(網絡照片)
球迷一定知道 歐聯常客瑞士球隊 又叫巴素利
(網絡照片)
以下是巴色會早期來華發展主要三位傳教士簡介,晚生只抽取較為有趣的資料分享,太多硬資料的話Google大神比我更清楚:

韓山明
1819年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,之後1844年他進入瑞士巴色城神學院讀神學在校認識了同學黎力基牧師,1846年來華傳教,向客家地區傳道,協助郭士立,上文提到的凌啟蓮受洗於他,韓牧還有一定客語能力編寫客語詞曲,另外他與太平天國後期主要人物洪仁玕亦有來往。
(照片來源 崇真會網站)
韓山明牧師 葬於香港墳場
(網路照片)
黎力基
1824出生於德國漢登新根村人,1846年巴色差會派他與韓山明牧師來華傳道,開始時主要集中潮汕地區人士傳教,但效果不明顯,後轉移客家地區工作,基督教在客家地區最先用客語聖經的就是黎力基牧師,他首先翻譯了馬太福音後來與其他牧師翻譯了聖經各章。
黎力基牧師
(網路照片)
郭士立
1803年在當時的德國普魯士邦出生,1831年來華傳教,在不久之後他為擴充中國教務,於是建議德國教會給予人員協助,韓牧與黎牧就在此時前來協助郭士立傳教,他還在香港創立福漢會,此會對後來的太平天國有著思想影響,郭牧也是一位受爭議的人物,因為他曾經協助英國販賣鴉片及擔任英軍翻譯起草南京條約。
(網路照片)
郭士立葬於香港墳場
(網路照片)
中環吉士笠街就是以他命名
(網路照片)
巴色會合眾人之力開始傳教,並深入中國大陸客家地區其中深圳李朗最早拓展教務,建福音堂、學校、且有第一所大學級別神學院。上文提到的崇謙堂村建立者凌啟蓮就是在此畢業。

 百多年前李朗村一景
(網絡照片)
村內的信眾 可看見客家人服飾
(網絡照片)
福音堂已有規模
(網絡照片)
經過多年的變遷、戰亂、政治原因、城市發展,現在神學院已沒有存在,晚生曾到李朗看看有什麼遺跡可以探索,可惜遺址已成人民醫院一部分,沒有一點痕跡,現只剩下一座名叫暗摩嶺的聖山可供憑弔。那裡仍埋葬很多外國傳教士,但聞說這座聖山也開始自身難保,想看的話要快。

以下聖山照片我會加上了水印,有礙觀瞻,因為網上比較罕有,而且車費時間,還有那裡的冒險精神真的付出了不少,原諒我那麼自私。或者可以跟我一起再去,我也想有人陪看多一次。

現場還有一間教會 很喜歡探究大陸的教會 有種耐人尋味的感覺 在無神論者治下是什麼一回事 這張沒有水印私人醒的 網上很容易見到
教會內部
 
聖山入口
有一塊簡介碑
仍有詳細有關李朗 巴色會 聖山的說明 很好的景點 希望不會拆遷
大陸少有的基督教墳地 如詳細看可能有發現
崇真會百年來支堂分佈 大部分都是客語地區
說了那麼多崇真會背景,究竟太平天國與崇真會有什麼淵源?晚生也不知道以下資有多少準確,但也不防當一個故事聽聞多一點歷史角度。
(網絡照片)
有關太平天國資料在網上超多在此不說太多,只想說太平天國、崇真會、客家人的三角關係同關鍵字:

首先洪秀全本身就是一位客家人,祖籍廣東花縣人士,創立拜上帝會,在廣西桂平縣起兵反清,建立太平天國,自謂天王,1853年定都江寧府(南京)改名天京。

由於太平天國好多將領和洪秀全都是客家人,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就是客家話,當時即是"天話" ,如果太平天國一直持續,我的母語也就不用被邊緣化了,哼!!

石達開 太平洋天國重要將領也是客家人
(網絡照片)
南京總統府即是昔日的天王府 曾到此一遊


天王寶座
洪秀全受巴色會影響?

以下是晚生搜尋的資料:

上文提到的郭士立牧師在1844年所創立之福漢會雖然時間不長,但係影響很大,有許多發書員與洪秀全創的拜上帝會有很大關係,上帝會所用的聖經,上帝會最主要的聖禮儀式接近信義宗,而郭牧所傳就是屬信義宗一派。
過去說洪秀全信主,是受梁發之派發的《勸世良言》影響,1836年洪秀全到廣州應試,遇見兩位傳教士分別是裨治文和梁發,同屬公理宗,有傳教士與洪相遇授他《勸世良言》,洪應考落弟,回家大病,夢中遇到天使,命其創立天國,此為受傳教士言論影響。
另一說是受羅考全影響,羅從美國到澳門傳道,後到香港再到廣州,洪在廣州受他啟發。
上述兩說是普遍的說法,但有牧師分析過有一些問題,若受羅牧影響,則是浸禮,因羅牧是浸信會牧師,據羅香林著的「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」第十二頁說:「據友人凌道揚先生所面告,則謂伊祖啟蓮公,嘗語伊云:昔年洪秀全嘗與彼同受洗禮於韓山明牧師云。觀太平天國起義時,以接受洗禮為認罪得救之表記,與浸信會之必行浸禮者有別;再勘以清史稿洪秀全傳,謂秀全曾「往香港入耶穌教等語」,則洪氏之學習宗教儀式,或與巴色會亦有相當關係也。」

再者洪秀全創的拜上帝會所唱的詩歌是由巴色會而來,有一首是崇真會之「頒讚詩歌」,聽說洪秀全出發前會唱這首歌。
若由受馬禮遜、梁發公理宗倫敦會影響,則洪秀全所用的聖經,一定是馬禮遜譯本,但不是而是用郭士立的聖經,同時文告也與郭牧相同,太平天國許多事蹟與福漢會、巴色會很大關係。
攝於澳門基督教墳場
馬禮遜墓
馬禮遜紀念碑
這張相和內容沒有什麼關係 寫了那麼多字只想輕鬆下
是墳場附近的白鴒巢公園
狗與華人不得入內公園 精武門在這裡取景 介紹返
(網絡照片)
好喇~繼續,之後太平天國後期重要人物,洪秀全堂弟洪仁玕亦在香港認識了韓山明,並受洗於韓牧,先後進出香港學習基督教義。

太平天國滅亡後,好多客家人害怕滿清政府迫害,紛紛四出逃往海外,其中南洋是主要目的地,所以現在南洋有大量客語族群,而香港地理上比較近亦有很人落戶避禍,其中據說筲箕灣亞公岩村是太平天國的遺民建立,據說來自五華,以打石為生,巴色會在現址巴色道上建立會堂方便村民參加禮拜。

巴色道祟真會很接近亞公岩村

亞公岩村民真是來自五華?

晚生嘗試一下推理,五華位於中國廣東省東北部,屬純客家縣地區,是出名的石匠之鄉,而筲箕灣又是打石重地,祟真會在粵北就以五華為傳教重鎮對當地人非常有感情,所以亞公岩村有五華人士聚居,不足為奇。

在工作上認識住在亞公岩村的村民 他說的真是五華腔客語
五華人士曾三利,他就是在亞公岩打石致富之後在沙田買地建屋,又名曾大屋,但他應不是太平天國遺民,因為曾大屋1848開始建造,尚未立國何來遺民,但亞公岩已有五華人士。
曾大屋採用五華風格建造
(網絡照片)
曾到五華一遊 大屋風格真的相似
最後鏡頭一轉回去最初的崇謙堂村結尾,無獨有偶,亦有五華人士在崇謙堂村內,果然巴色會與五華確有淵源,有時間再另文解說。
石廬主人 徐仁壽 華仁書院創辦人 來自五華
石廬
寫到這裡晚生已經江郎才盡沒有什麼資料再補充相片又用盡,白頭髮己出,下次再說!!

還有一些相片,崇謙堂村附近的龍躍頭文物徑,雖然沒有關係,但不想浪費。


松嶺鄧公祠
彭樂三建立的樂園
港台劇集 歲月河山我家的女人
曾到此取景 張國榮
最後與女角在此位置幽會 女角被浸豬籠 好慘
謝謝觀看!!
(網絡照片)